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中国IT时代网 > 快报 > > 内容页

外媒:开钻万米深井,中国在探索什么? 世界独家

时间:2023-06-02 16:26:08      来源:环球网资讯
分享:

来源:环球时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彭博社5月31日报道,原题:中国正在地壳上钻探万米深井 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地球表面上下同时探索新领域,中国科学家开始在地壳上钻探一口万米深井。5月30日,中国开始在石油资源丰富的新疆地区钻探中国有史以来的最深钻井。该钻井将穿透白垩系等10多个地层,成为探索地球深部的“望远镜”。在中国科学家看来,该工程施工难度之大,犹如“大卡车在两根细钢丝绳上行驶”。

此类工作可以确定矿产和能源资源,并帮助评估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环境灾难风险。目前,地球上最深的人工钻井仍是位于俄罗斯科拉半岛的超深钻井,在经过近20年的钻探后它在1989年的垂深达到12262米。

“今日印度”网站5月31日文章 随着探索地球内部,中国已开始在地壳上钻探10公里深的钻井。中国正快速推进其探索新领域的愿望,启动追踪地球内部和外部太空边界的任务。

此次钻探可被用于重建地球大陆的历史,包括风景地貌、气候变化和生命分布的演变等。地层是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源,还可被用于识别和研究古代生命形式。

参加这次钻探行动的专家表示,“开钻万米深井,是探索地球未知领域、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。”该钻井将深入地下1.1万米,位于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该沙漠本身就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环境。

巴基斯坦MinuteMirror网站6月1日文章 这是中国努力探索矿产和能源资源新储备的行动的一部分。科学家表示,这项重大科学事业将帮助更好地了解地球及其资源。钻探使用特殊设计的钻机进行,可承受地球内部的极端高温和高压。(崔晓冬译)

再向地球深部进军!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

来源: 新华社

5月30日上午,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在“死亡之海”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里木油田开钻。这既是我国深地探索的里程碑式进展,也是人类拓展认知边界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
为什么要掘地三万尺?有哪些风险挑战?

驶过茫茫瀚海,伴随隆隆轰鸣,带着一连串问题,记者来到“深地塔科1井”开钻现场一探究竟。

开钻现场,沙丘环绕,彩旗飘动,井架高耸,200多名科研人员和工人屏气凝神等待开钻指令。由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设计施工的“深地塔科1井”,机器轰鸣,蓄势待发。

图为5月30日拍摄的深地塔科1井。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

11时46分,随着一枚坚硬的钻头刺入沙漠,万米深井工程正式启动。司钻南海胜操纵我国自主研发的钻机,将钻杆稳稳打入地下。“心跳加快,我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!”南海胜说。

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,塔里木油田是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。开钻万米深井,不断向深地“要油”,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。

“深地塔科1井”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夏季地表温度最高超过70℃,冬季最低温度低于-20℃,常年风沙肆虐。

图为5月30日拍摄的深地塔科1井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

经过几亿年地壳运动,塔里木盆地的地层变得支离破碎,其构造被地质学家们比作“一摞盘子摔碎了,又被踢了几脚”。这意味着相较其他地方,塔里木盆地的钻井施工难度超乎想象。

入地万米,还将面对超过200℃的高温、1700倍于大气压的高压。极端环境中,钻杆“像面条一样柔软”,其表面压力相当于“在指甲盖上站了一头大象”。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人蔡振忠介绍,越接近万米深地,难度越呈几何级倍数增加。

面对重重困难,万米深井能否探得“深地宝藏”?

“可以说我们是‘开盲盒’,但绝不是盲目开。”在蔡振忠看来,开钻万米深井颇有信心。

5月30日,深地塔科1井,工程师在检查钻机运行状况。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

近年来,我国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,已多次刷新“中国深度”。仅塔里木油田超过6000米的深井数量已达1700多口,占全国80%以上,最深井已达9396米。这为万米深井工程提供了基础条件、技术准备和经验积累。

为保证钻井施工顺利,近百名精兵强将云集沙海腹地,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“深地铁军”。此外,依靠世界领先的三维物探技术,科研人员可以大致“看清”井位所在的地层结构,这相当于为万米深井要穿越的地层做了一次“CT”。

为克服超高温、超高压的地下极端环境,石油人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搭载“硬核”科技的钻井装备,如钻深可达12000米的钻机、适用于复杂地层的特种钻头等。

4年前,闵鹏在塔里木盆地参与钻探当时亚洲陆上最深井,成功向地下挺进8882米。如今,他又转战万米深井,担任钻井平台总监。“从理论到技术、装备都有了长足进步,我们有信心把这口井打快打好。”闵鹏说。

入夏的塔里木盆地,大漠胡杨披绿,井区机械轰鸣。“400多天后,埋藏数亿年的‘盲盒’将被打开。”蔡振忠说。

记者:丁建刚 李响 苟立锋 顾煜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