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(记者鹤佳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超链接》报道,进入七月,从小学到大学,全面迎来暑假。对于高考生来说,分数都已知晓,各地即将进入录取环节。高考成绩公布,或焦虑或兴奋,该如何调节大起大落的情绪?面对志愿填写,如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?这个假期,准大学生们迎来了难得的放松时刻。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,一朝放飞该保持怎样的心态?
(资料图片)
高考成绩出乎意料怎么办?别急,先放空自己
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发布之后,不少考生发现成绩与自身预期差别巨大,当中既有超常发挥型选手,也有发挥失常的考生。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、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唐义诚表示,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,无论成绩好坏,考生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注意力转移。先把注意力从学习和考试中暂时转移开,给自己一段时间放空,之后才能更好地去探索内在的核心需求,有助于理性进行下一步的决策。
不少考生和家长在面对不理想的考试成绩时,往往急于自我反省或者为之后的事做准备,但此时的考生和家长的内心充斥着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。因此,不妨利用假期生活出去旅游,和亲朋好友交流,或者重拾因学习而忽略的兴趣爱好,先调节自身心态。
“放空”的时间通常以个人的心理状态作为标准,若是心情已经调整回考试前状态或不紧张状态,表明理性已经回归,就可以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决策了。
填报志愿犯难?不妨听听心里的声音
唐义诚建议,考生可以从四个维度去评估志愿的填报。
第一,报考专业及专业可能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否是你所喜欢的;第二,报考专业与个人能力是否匹配,即这一专业是否是你所擅长的;第三,报考专业是否可以为社会提供价值,以及它能够给予你多少意义和价值感;第四,报考专业未来的就业和收入情况如何。
如果还是无法做出选择,唐义诚提出,可以借助心理学领域的一项练习来探索内心的真正需求——与未来的自己对话。可以想象一下,几十年之后,已经两鬓斑白的自己如果能够穿越时空,回到此时此刻,和现在的自己说一句话,他会说什么?有哪些建议?这些想象都来自于内心真实的声音,而内心的声音往往是做选择时的重要标尺。
如何填补高考结束后“空虚”的内心?
不少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会觉得心里“空落落”的,这种现象在心理学领域可以用“演唱会效应”来解释。当身处偶像演唱会现场时,人们挥舞应援棒,尖叫欢呼,情绪到达高潮,一旦演唱会结束,就容易莫名陷入失落状态。这种经历了高挑战、高焦虑,或高情绪事件之后的情绪下滑被称为“演唱会效应”。
高考是人生的重要挑战,结束高考后觉得内心空虚是正常现象,不必过于在意。准大学生们可以去落实自己愿望清单里的各项心愿,也可以提前为大学生活做准备,例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,听听专业相关的讲座等。此外,唐义诚特别建议准大学生们通过运动调整情绪。“运动有利于人体分泌多巴胺以及内啡肽,尤其是有氧运动,不但可以强身健体,还可以排解负面情绪”。
最后,唐义诚也提醒各位准大学生,放松虽好,但要节制,不要报复性娱乐,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等,可以去尝试一些需要付出体力或脑力的主动性休闲,例如看书、下棋、运动等,如此更能够充盈内心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