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作者|小葵
编辑|江岳
01
打折的“盲盒”
盒马的会员退了,Fudi超市的会员退了。只有山姆会员还保留,但常买的只剩下蛋、奶和米面粮油,进口牛排被加上了购买的前提条件——当日股市收益超过1万元,于是,大概有小半年没买过了。
36岁的晓辰,正在尝试减配生活。
比如她最近沉迷的晚间市集,每晚7点开始,在美团买菜和叮咚买菜都会上线。折扣每半小时调整一次,时间越晚,折扣越低。
她是偶然发现的。
第一单出现在6月12日。那天晚上8点多,她原本只是想买点第二天中午带饭的原材料,打开叮咚买菜,发现晚间市集,眼睛一亮。最后,她下单了1斤鸡胸肉、300克切好的青笋片、900克西葫、300克有机西兰花、500克紫皮大蒜,一共花了23.82元——相比原价,打了4.8折。其中,大蒜还是原价买的。
图:从6月12号开始,晓辰沉迷晚8集市下的订单
因为有了惊喜和期待,晓辰觉得,那个疲劳又寻常的周一夜晚,突然就变得不太一样了。
9点多,门铃如期响起,是晓辰熟悉的绿色无纺布购物袋。她一一确认,所有的菜品都新鲜。西兰花被保鲜膜紧紧包裹,连短短的根茎都是水灵的。真空包装的青笋片,也是鲜嫩的样子。
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。她很快发现,美团买菜也有类似的晚间市集,于是,随后的几天,每晚8点,都变成晓辰雷打不动的买菜时间——7点的时候她往往还在忙,而且7折的力度不算吸引人。
捡漏买到时令南方菜,是彩蛋一般的存在。
尽管在北方已经生活接近20年,但南方人的饮食习惯已经刻在她的骨子里。
买过4折的云南甜笋,不需要焯水,直接炒腊肉,鲜甜爽脆;4折的湖北莲藕,切成细丝,炒肉,加上小米辣和米醋,酸辣爽口,能消解北京40度的高温。还有羽衣甘蓝,一种被社交媒体炒火的健康蔬菜,可以用来制作 wagas 里好几十一份的沙拉碗。
做饭因此变成一件更有趣的事情:特价市集上能买到什么,就做什么。很多菜谱都需要临时找,但尝试的过程本身就是乐趣。
为生活找到更多闪亮的瞬间,是晓辰在疫情这几年为自己设定的命题。
她跟老公在北京经营一家小型地产广告公司,疫情之前,连轴出差、通宵做方案都是常事。生孩子,休三周,阑尾手术,休三天——她所定义的休息,只是人不到公司,该推进的工作,照旧通过手机完成。
疫情叠加房地产行业的下行,让改变逐渐发生。她慢慢意识到人在大势面前的局限性,身边中年人患病甚至意外去世的消息听多了,健康——母亲几乎每次电话里都要叮嘱,而她从来都是敷衍和不耐烦的那个词,被她自己捡起并重视了起来。一个变化就是,从今年开始,只要没有商务饭局,她就不点外卖,减少摄入重油重盐的垃圾食物。
毕竟,只有人好好活着,才可能熬过周期。
02
改变
更多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。
晓辰曾经是会员制商店最爱的那类客户:消费高频、热衷尝新、愿意为品质买单。在山姆和盒马,她办的都是最高等级的会员,至于北京本地的 Fudi 超市,仅仅因为第一家门店开在下班回家的路上,方便,果绿色的外墙又实在显眼,于是,她兴冲冲在开业第一天就交钱,成为了会员。
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晓辰都满足于会员店商店提供的体验。
更准确地说,是场景和氛围。
尤其是山姆,高大货架上的商品永远被码放整齐,从不缺货。来自全球供应链的丰富品类,给予她充足的选择自由。她也经常被小红书安利,暂时放弃中产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,尝鲜那些用糖、盐和香精混合出来的各种零食。
一种参与感。这很重要。社交媒体创造出来的这些话题,很多时候是消解生活虚无感的子弹。
但事实上,大包装便于超市塑造氛围感,却并非理想的家庭消耗尺寸。晓辰家的零食柜里,还躺着去年从山姆买的山楂棒、蛋卷、蒸芝士蛋糕,至于那些保质期更短的食物,早就被扔进了垃圾桶。
而每次扔东西,都是一场博弈。
老人会仔细检查袋子,查看每一件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一边念叨,“这个还能吃,过期也没事”,“这么好的东西,扔掉多浪费”。一度,晓辰只敢等老人睡觉后收拾,然后在早上出门时直接带走,扔到楼下。
她也知道这是浪费,不好。但只要站到会员商店的货架前,购买欲又会重新支配她。
很些时候,去超市只是为了减压。一袋240克的虾片,她很清楚自己吃不完,扔掉的时候会心疼,但抱在手里就是满足。类似的事情还曾经发生在商场,比如,一次在上海出差,结束了4天的高强度工作后,她在一家店里,一次性购买20件衣服,打包寄回北京。她知道衣柜已经满了,但就是无法控制地上头。
后来她知道,在心理学上,这属于冲动控制障碍。购物时只会注重过程,而不看买了什么。结果就是,享受了购物的快感,但随后就会被懊恼包围。
真正下决心改变,是在今年。
一方面是出于现实。
公司业务锐减,她已经在考虑关闭,尝试新方向。尽管家庭账户里还有几百万存款,她也相信困难的日子不会永远持续,但危机感已经变得真实起来。
她开始理解父辈的很多行为,包括小心谨慎、珍惜物资。那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缩衣节食的日子,目睹过下岗潮带来的影响,明白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。而对于2009年大学毕业的晓辰来说,进入职场后的前十年,人生的主题只有一个:上升。去更好的公司、赚更多的钱、买更好的房,当时的她从来没想过,人生会止步,甚至倒退。
现在看来,那些顺遂,其实就是时代的红利。
更重要的原因,是“好好生活”的决心。
从疫情后期开始,晓辰与她的朋友们,都在尝试更认真地投入生活,自我治愈。不做过度消费,哪怕只是买菜;减少物质消费,转向体验型消费,比如路冲板、浆板等运动项目。
图:《我的家中空无一物》剧照
更多人中年人热衷于标榜自己“会买”,而不是能买。
在金融机构工作的CICI,住在海淀的富人区,经常被朋友笑称为白富美,但她同时也是闲鱼深度用户,尤其是生孩子之后,从婴儿床、推车到衣服帽子,基本都在闲鱼解决。自从微信列表里出现了越来越多闲鱼卖家的联系方式,她彻底告别了商场消费。
最近,她也加入了8点档的抢菜。
03
治愈
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写过一本《第四消费时代》。其中,他把日本消费史分为四个阶段:
1912年-1941年,日常消费以生存为主;1945年-1974年,消费品流水线生产,人们追求大和好,比较粗犷;1975年-2004年,人们渴望通过个性消费表达自己,消费出现阶层化和分众变化;2005年-2034年,造成2万多人死亡的311地震之后,人们心态开始改变,意识到生活要共享,消费变得更加简洁。
一二线城市的中产们,似乎正在提前步入第四消费时代。
比如晓辰发现,老家亲友的梳妆台上摆的是全套海蓝之谜,而她的日化用品全部从山姆买,很多单品都只需要二三百块。不见客户的时候,她只背帆布包,为了方便健身,夏季衣服以瑜伽服为主,省事又省钱。
她甚至爱上了菜市场。
比如早市,有热腾腾的油饼豆腐脑,比超市便宜一半以上的蔬菜瓜果,更重要的,是由吆喝声、问价声组合而成的烟火气。她也会尽力把周日傍晚留给超市——这是最近新开发的项目,即使不买什么,在超市溜达一圈,最让人惆怅的周日黄昏就过完了,周一综合症的杀伤力也会随之锐减。
图:《摩登爱情》剧照
这些不需要花费太多钱的小确幸,正在为生活提供更持久的治愈。
当精致不再是中产生活的全部,晓辰和CICI都感觉内心更加自由了。尽管公共舆论场关于中年人的标签总是悲情:35岁失业、熬夜猝死,但现实是,人生还很长,生活是自己的,不需要被定义,也不需要被评判。
昨晚9点,晓辰收到了当天的“战利品”,依然来自叮咚买菜的晚间市集,包括:无抗冷鲜鸡翅根、新西兰奇异果、莴笋和宣称软糯易熟的火山土豆,总消费32.88元,加上冰箱里的存货,足够一家人明天吃了。
因为工作还没忙完,她简单分类收放,准备明早再处理。
几乎就在同时,资讯APP弹出了消息:COCO李玟因为抑郁症轻生,已经离世。她有些愣住,如同多数关注过李玟的人,她对这位明星的第一印象就是阳光勇敢、充满活力。
随着死讯的传播,很快,晓辰所在的各个微信群里开始了关于抑郁、治愈的讨论——最近几年,关于生死与健康的话题,总能最直接击中大多数人的讨论欲望,热度经常超过搞钱。
有关系亲密的朋友,则找过来聊天,提醒晓辰多休息少工作。两年前,她确诊了抑郁症,只是通过服药与接受心理咨询,病情趋于稳定。
与朋友的聊天结束,已经是晚上10点多。晓辰改变了计划,今晚先烧菜,明早再处理工作。她还调整了菜谱,原来要做给孩子吃的土豆泥,变成了给自己的小炒土豆丝。
操作很简单,只放青椒、蒜片、酱油和白醋。那是她小时候最爱的吃法,夏天没食欲的时候,可以就着这盘土豆丝吃完一碗白米饭。只是因为后来控糖,淀粉含量过高的土豆,在她的饮食系统里变成了主食。
但在这个夜晚,晓辰觉得,自己值得拥有一盘土豆丝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国IT时代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